梁哲恒,现担任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地理信息世界》期刊特约审稿专家和广东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等职务;曾担任广东省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家库专家,入选广州市软件行业协会“10年软件行业风云人物”。
作为国内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杰出的前沿技术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心怀工匠精神,致力于测绘、国土、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软件研发与创新;作为业内民营企业的技术管理者,他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成为推动南方数码迅速发展、助力产业结构优化的中坚砥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评价其“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见解独到”。
2000年7月,梁哲恒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专业。众所周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一大批泰斗学者和行业骨干的摇篮。梁哲恒走出母校后,也像许多前辈一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刚参加工作时,梁哲恒就独立负责E500开发,PC- E500计算器上采集应用程序的问世,使南方手簿销量持续增长,奠定南方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基础;参与南方测图精灵的开发,打造出国产测绘软件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该款软件一经推出,大受市场追捧,当时被业界称为“用户量最大、升级最快、服务最好的外业采集软件”。
2010年,梁哲恒已经成为南方数码的技术骨干,他负责南方高速铁路精密测量与轨道精调综合系统的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承担项目的管理、分析、设计等工作。应用该系统进行博格板的精密定位测控,达到能操控高精全站仪进行自动化作业以及接收测量数据和倾角传感器的角度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自动分析计算,从而指导现场的施工。该软件打破了国外在高铁测量系统上的技术垄断,获得了测绘科技进步奖。
2013年,梁哲恒负责研发的“一体化空间信息集成交互平台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现了国土、房产、市政等多领域服务的整合,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立体全方位的公共地理信息服务体系。该项研究成果先后应用于“数字安宁”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韶关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江门市地理空间构架应用系统、绍兴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系统(一期)等项目,在应急指挥、工业经济、医疗救助、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民政综合、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国土巡查等多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研究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凯发K8一触即发南方数码希望建立“生态圈”平台,以满足用户线上服务的需要。梁哲恒作为公司技术领头人毅然接下了这个孵化重任,以“互联网”的理念结合行业的特点,邀请用户参与产品测试、设计与体验建议,使得产品更贴合用户体验与需求。他带领团队从平台设计、功能实现直到全面运营。目前,南方数码生态圈平台已转型成为了行业内资源链接与合作平台,80%平台内容源于自主分享,已成为了10万+地理信息人的技术交流、获取资源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9年,在行业机构改革、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新形势下,梁哲恒牵头南方数码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建立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机制,并结合新型基础测绘的技术要求,研发构建一体化的地理实体数据库和面向新型采集技术的全息场景数据的处理技术,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含传统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全息场景数据、地理实体数据等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支持地信单位全流程业务服务的需要,全过程监控及辅助决策的需要,让民营企业为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撑服务,加速国家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
从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20年,梁哲恒也亲身参与、凯发K8一触即发见证了国家和省级的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在中国地理信息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运用个人技术特长助力项目有序开展:负责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省级)的开发建设工作;担任广东省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总体负责广东省土地变更调查省级检查软件项目的规划及总体架构设计……
作为企业的技术带头人,除了完成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的攻关外,梁哲恒还需要带领团队研究一代又一代面向地信应用的服务平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行业服务需要。梁哲恒提出研发一套面向数据流转、业务协同、工程化管理三位一体的新一代面向地信应用的智能服务平台——iData地理信息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
目前,地信行业市面上尚没有贯彻项目工程化管理理念,缺乏相关管理平台的落地。企事业单位对各业务的流程支持基本处于“工作流”的阶段,不具备业务数据与组织数据全流转的能力,难以形成工程化的项目管理模式,生产、成果、管理等环节呈离散状态,能够将数据及团队业务协同融合的做法更是罕见。
梁哲恒在设计iData地理信息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时,首次提出并创建了贯穿地理信息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生产管理应用技术体系,从底层架构全面支持生产、管理到应用的全业务流程串联和跨部门协同,以及业务数据和监管分析数据的同步更新,解决了数据流转、业务协同、工程化管理的三线融合难题。另外,基于国家级项目的实际经验,他提出并建立了任务智能配置和质量智能控制技术方法,整合行业的多种业务场景,智能生成分析报告,首次实现了大规模质检任务自动分派与继承,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业务规则执行的效率和严谨性。
研究期间,梁哲恒先后获得了“一种实现图库一体化的地物符号化方法”和“一种航空摄影非立体采集的测图方法”两项发明专利。通过符号化技术,在保证库体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完美的出图效果,成功地解决了业内关于入库与符号化的矛盾,真正实现了图库一体化,也让跨平台符号化变得更轻松,为业内的地形图符号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航空摄影非立体采集的测图方法,是为了克服当时传统的基于多幅影像采集地物三维坐标的不足而发明,充分利用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不需要立体设备辅助测图,完全基于非立体环境完成作业,将地物的三维坐标采集从三维环境转移至二维环境,整个工作流程被简化,同时采用DSM数据用于辅助测图,不仅降低了硬件成本,又提高了采集精度和作业效率。
平台面世以来,解决了测绘单位在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管理、应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多种数据生产模式的平台支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复杂任务流程化分布式协同调度、生产环节数据承载瓶颈等问题,从而达到节省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成本、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成果经由龚健雅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获得高度认可,被评价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CAD和GIS双核双模的数据处理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梁哲恒不仅在技术创新有一手,在管理创新上也有一套。2015年,梁哲恒从中山大学的项目管理领域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同年,他挑起了南方数码总工程师的重任。
在南方数码业务快速扩张期间,梁哲恒就开始展现他的管理才能。面对团队多、产品多、项目多的情况,他大胆改革,实行产品与项目分离、研发与开发分离、开发与实施分离,又通过成立技术委员会凯发K8一触即发,重组质量管理部,制定新的产品、项目管理机制,大力推动内部信息化发展,并重新规划产品线。通过结合行业热点和南方数码发展需要,他摸索出了一套独特高效的技术管理创新模式。
在技术组织层面,引入虚拟组织“技术委员会”的模式,将企业资深高级工程师纳入到技术委员会,参与公司的技术规划、评审和决策,通过资格认定、专家培育、参与贡献、激励创新等模式激发人才资源的能动性;
在研发管理层面,建立二维矩阵组织结构。由研发管理部门将能力线与产品线连接起来,进行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作业,并由管理团队充分理解市场,根据获取的信息开展市场细分、组合分析,然后确定细分市场策略及计划,确立合适的候选项目,并反复研究进一步优化业务计划;
在研发过程层面,引入传统瀑布开发与敏捷开发相结合的快速迭代模式。通过研发过程的创新,最大限度挖掘已有技术成果及行业积累经验的应用价值,提高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及利润;
在技术成果管理方面,打造以CBB+为核心的技术货架体系。集成产品开发为引导,依照细分设计流程,注重微技术的重用,一方面强调体系内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引入外部技术,将公司的各项技术成果间建立横向链接;
在企业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个核心+二个机制+三个监管+四个抓手+五个保障”的12345质量管理体系。以“控过程、提能力、增效率、保成果”为质量管理核心,集中管控,分级分类管理,通过立项启动、计划编制、需求规划、设计实现、测试发布、验收结项过程的精细化跟踪、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监管,以多级评审、全面测试、关键审计、验收把关为抓手,提高软件质量和规范化程度,持续推进公司的整体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使得南方数码成为首个通过CMMI5认证的地信企业。
在内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从“项目管理”走向“生态管理”的理念,主导建立了集客户管理、售前管理、项目管理、产品管理、研发管理、业务协同、知识管理、过程控制于一体的公司信息化体系。通过对公司管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挖掘与分析,做好事前预警。通过建立人物画像及可视化榜单,树立岗位标兵,激励员工潜能,推动团队从被动安排到主动做事的行为转变。通过线上业务办理及流程精简,减少员工跑腿,提升办事效率。通过建立客户码上查/码上评通道,倾听客户的声音。完善的企业信息化体系,对内大幅提升了公司经营运作和管理水平,对外提高了服务客户效率和能力。
梁哲恒的这一套技术管理创新模式大幅提升了内部工作效率,强有力地提升了所有项目的支持力度,满足了公司一年上千个项目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创造了单月最多并发支持400多个项目的最高记录。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技术与管理兼优的翘楚,中国的地理信息企业才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日渐繁盛。
当下,越来越多互联网大鳄进入地理信息行业圈地布局。很多传统的地理信息企业把这当成危机。对于这个问题,梁哲恒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危就有机。他分析,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机会”。第一,大鳄的参与激发鲇鱼效应,行业才更有前途。传统地信企业只要敞开胸怀,放眼未来,就能看到更多的机会。第二,大鳄进来也会更快推动地信行业技术的发展,以往难以实现的技术对接或者技术设计,可能很轻松就解决了,只要是重视技术发展的地信企业,在角逐中一定会屹立不倒。第三,这何尝不是地信企业走出去的机会呢?地信行业的很多产品或者应用,不正是因为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才得以被推到更多大众面前的吗?
展望未来,梁哲恒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成为了他的新课题。
砥砺前行20载,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道路上,梁哲恒不断探索、冲刺、迂回、超车,继而往更远处、更高处再发起挑战,匠心不息,创新不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